第(2/3)页 马扩心头一热,对他这种外交人员来说,还有什么能比的上君主的信任呢?这种信赖是他在大宋那里可望而不可求的,一时之间不免五味杂陈,不由生出士为知己者死之感。 “是,属下定不辱命!” 穆栩却道,“不用给自己太多压力,你此行只要能说服西军按兵不动,对我等来说就是大功一件。” 马扩听后更是感动,暗暗发誓一定要做成此事,以报穆栩知遇之恩。 谈完西夏之事,穆栩接着又道,“我专程留下三位大人,主要还是想听听你等对金国的看法,咱们下一步是先北后南,还是先南后北?” 在这个问题上,三人难得达成了一致,皆认为应该先南后北。 许贯忠道,“王爷,大宋目下已是积重难返,不足为惧也。但金国则不然,眼下正是国势上升阶段,若与其爆发大规模冲突,短时间内分不出胜负不说,还会被彼国拖住大部分精力,影响后续大事,太过得不偿失。” 闻焕章跟着补充道,“如今我等所面临的局面,和宋初极为相似,当时宋太祖便是选择先易后难。 先攻占整个南方,整合全部力量后,再北上与辽国决战。虽说宋太祖后来天不假年,没有完成未尽之业,但也由此奠定了大宋百年江山。” 穆栩为难道,“我当然明白先南后北的好处,可金国与我等已结成死仇,我方大军一旦南下,其国必定大举来攻,到时若一个不好,多年心血岂不一朝化为泡影? 正是出于这点考虑,所以我才想效彷后周世宗柴荣,行先北后南之策,先北上将金国重创,再回头南下一举吞并大宋。” 许、闻二人听了穆栩的忧虑,也不禁迟疑起来,倒是旁听的马扩忽然道,“王爷,属下认为许大人和闻大人的提议更好一些。” “愿闻子充高论!” “高论万不敢当,但属下只说一点,我等目前处境看似和周宋之交很像,但实则有很大的不同,那就是幽云在咱们手上。既有此依仗在手,何必出关与金国硬碰硬,利用地利岂不更好?” 许贯忠拍手道,“马大人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,咱们的大军又不是纸湖的宋军,只要牢牢守住几处要塞,还怕金兵能飞跃天堑不成?” 穆栩的确是受宋朝的战绩影响,以至于有些轻视古北口等要塞的作用。 此时被马扩二人一提醒,他也反应过来,金人又没有自家的秘密武器,面对那几座防守严密的雄关,有很大几率会铩羽而归。 就算退一步讲,金国即使想要不惜一切代价强行破关,可他们就那么点人口,根本经不起这种消耗。 在重新思索了一番,将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后,穆栩当下有了最终决断。 “好,那咱们就先南下攻宋,待统一中原后,再收拾金国不迟。” 随即他话锋一转,继续说道,“不过在此之前,还有一桩大事要做。” 不等几人发问,就听穆栩吐出两个字,“扩军!” 作为协助穆栩处理日常军务的许贯忠,对此自是义不容辞,立即站出来请命道,“请王爷吩咐,此番扩军几何,属下即刻照办。” 穆栩回想了下燕地的人口多寡,答道,“就按五户抽一丁办吧,如此至少可得五万余人,暂且够应付当前局面了。” 去了心头大事,穆栩只觉浑身轻松,还饶有兴致的请三人吃了一顿酒。 席间,闻焕章笑言,“王爷可曾想好,如何应付大宋来使?” 穆栩放下酒杯,好奇的问道,“我还未来得及问,此番来的是谁?” 马扩回道,“以少宰吴敏为正使,祁王赵模和致仕太尉高求为副使。” “看来赵桓这回颇下了些血本啊,不但派出了心腹和兄弟,竟连高求都用上了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