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八章 南下大计-《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在诏书上,这位昔日的大宋天子,先是将自己的功绩吹嘘了一遍,接着便话锋一转,数落起当今官家赵桓的种种不是,比如对父不孝,屠戮功臣等等。

    在最后,他甚至堂而皇之的废黜了赵桓的天子之位,将皇位传于三子郓王赵楷。

    这道诏书一经公布,宛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头,顿时激起千层浪花,在大宋境内引起轩然大波,也让赵桓君臣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。

    其实想想也能理解,赵桓如今虽说是名正言顺的大宋皇帝,但到底比不过御极天下二十余年的赵佶,不提赵佶功绩如何,可威望却不是假的。

    还有一点就是,自两汉以来,中原王朝便推崇以孝治国,赵桓今番被父亲指责不孝,可以说是犯了大大的忌讳。

    倘若赵桓有李世民的本事,此事倒不是没有补救余地,可赵桓生来就胆小懦弱,在赵佶在位期间,更像个透明人一般,没有一点存在感。

    更加雪上加霜的是,在如此窘境之下,赵桓的反应十分迟钝,不想着怎样补救也就罢了,偏还做下一系列蠢事。

    比如说在赵佶诏书刚发出来时,若是个老谋深算之辈,必定会在第一时间,对赵佶的身份进行否认,从根本上杜绝其兴风作浪的根本。

    可赵桓倒好,这家伙在初时的慌乱过后,竟不甘示弱的下诏反击,说什么赵佶被穆栩劫持软禁,所作所为皆是身不由己云云。

    赵桓也不想想,他这般作为,恰恰从侧面证明了,目前在燕京的赵佶,的确是其本人无疑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不仅给了穆栩清君侧的借口,也让许多地方官员产生了观望的心思,将大宋朝廷进一步推向了深渊。

    最近正在构思水浒卷的结尾,写来写去都不满意,只能少更一点了。

    还有一个问题,希望大家给些意见。

    书的成绩很差,我不知道是继续写下去,还是就此结尾,很是纠结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